专题
首页疾病专题**视觉特制专题 直击营销行业洞察活动会讯养殖学院产品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
   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俗称冬季拉稀病,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的以猪水样腹泻、呕吐、脱水和对哺乳仔猪高致死率为主要特征的一种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本病只发生于猪,**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病猪是主要传染源,本病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于秋、冬季节,夏季也可发生**年龄的猪都能感染发病。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育肥猪感染发病率100%,成年母猪为15%~19%。哺乳仔猪受害最严重,病死率平均50%。
关键词: 手机版: 猪流行性腹泻
内容推荐
专题内容
  • 分布地区

    PED最早于1971年在英格兰地区的架子猪和育肥猪群中暴发,为区别猪传染性胃肠炎(Transmissible gastroenteritis of swine,TGE),Avon称之为“流行性腹泻”(Ⅰ型)。    1976年Wood 报道了在英国各年龄段的猪群(包括乳猪)中暴发了类似TGE的急性腹泻,被称为“流行性腹泻Ⅱ型”,其与Ⅰ型腹泻的区别在于暴发时可侵害哺乳仔猪。1978年Chasey 和Cartwright在Wood送检的病料中检出一种冠状病毒样颗粒与Ⅱ型腹泻暴发有关。1978年Pensaert 和DeBouck从四个猪场病料检测到的原发性致病因子是冠状病毒样颗粒,并肯定地排除了TEGV病毒感染的可能,这种病毒被他们称为猪“类冠状病毒因子”(coronavirus-like agent,CVLA),将分离的毒株命名为CV777(比利时株)[5-6]。从而证实1978年流行于比利时和英国的流行性腹泻由PEDV(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引起。因Ⅰ型和Ⅱ型腹泻均由冠状病毒引起的,故统称为“猪流行性腹泻”(PED)。1980年,西德Hess等报道了相似的猪下痢病例,并与Witte等合作,于1981年指出西德的猪下痢与比利时、英国的PED一致,从而最终证实PEDV导致了PED的发生。几乎与此同时,在加拿大、匈牙利、日本都相继报道了这种疾病。然而,目前关于Ⅰ型和Ⅱ型腹泻暴发的临床差异的基础仍然未知。

    PED在亚洲已成了地方性疾病,这种严重的病情并非由于病毒发生了变异,而可能与受害猪群缺乏免疫力有关 。

    1973年,在我国上海首先发生了猪群类TEG的急性腹泻, 最终于1983年证实该病的病原是PEDV。1984年,宣华等 PEDV J株(吉毒株)及其它地方分离的H株、CH株(川毒株)培养于猪胎肠单层细胞,并经荧光抗体染色试验和中和试验,进一步证实我国猪群中确实存在PED。当前,据有关部门对我国26个省、市、自治区疫病普查的不完全统计,在36种猪病总死亡率中,PED的死亡率占1.74%。该病的流行区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成为严重危害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在2005年到2007年间,中国农科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对猪的几种腹泻病进行了RT-PCR检测的结果显示,我国的养猪业因病毒感染而导致腹泻的主要病毒有PEDV、PROV和TEG3种,其中,PED占46%、PORV占8%、TGE占15%,而受3种病毒混合感染的病例占31%。可见PED在我国猪病毒性腹泻中占主导地位[12]。可以看出,PED已成为当前国内猪群腹泻流行的最主要原因。

    2011年后,以哺乳仔猪高死亡率为特征的仔猪腹泻征候群,已成为某些猪场出栏率及生猪价格持续高位的原因之一。国内学者对这种现象众说纷纭,多涉及到“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

    猪流行性腹泻1971年**于英国,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陆续发生,自2013年以来,本病在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多地暴发,现已有4000多个爆发案例,累计扑杀400多万头仔猪,该病的发生对养猪业的影响沉重。

  • 病原

    猪流行腹泻病毒属于冠状病毒科 冠状病毒属。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本病毒有不同的血清型。本病毒对乙醚、氯仿敏感。从患病仔猪的肠灌液中浓缩和纯化的病毒不能凝集家兔、小鼠、猪、豚鼠、绵羊、牛、马、雏鸡、和人的红细胞。

  • 流行特点

    1  传染源

    病猪、隐性带毒猪。

    2  传播途径

    PEDV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肌肉接种途径感染猪体,消化道传播(经粪-口)是PED主要但并不是**的传播途径[1],王新平等 [14]发现PEDV还可在呼吸道内复制,经呼吸道分泌物向外排毒后感染易感猪群;在临床常见的传播途径是粪便传播,在猪群(或地区)中呈**的传染性,从一个猪群(或地区)传到另一个猪群(或地区);可在一个猪群中长期、反复流行;PEDV可经人员、车辆、鼠类等机械性携带引起易感猪发病。

    3 易感染动物

    易感动物是无特异性免疫力、特异性免疫力低下的猪群。新生哺乳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可高达90%~100%。在免疫过疫苗的猪群,也有可能因免疫注射、其它疫苗干扰、疫苗质量、疫苗种类、猪只机体免疫应答等因素导致免疫后保护力低下。

    4 季节性发生

    多在11月份开始到次年的5月份逐渐平息。在寒冷季节本病多发,其原因与我国大部分地区处于北半球温带气候有关,此期间天气寒冷、温度偏低、紫外线不强、光照时间短等气候因素均有利于病毒的存活与传播。 

    5 在特定猪群中流行时间延长、有周期性、症状减轻

    在曾有本病流行的地区(场),该病在猪群中每次发生后流行期逐渐延长,PEDV在猪群中反复循环有时甚至在某些猪群中的流行期长达4~5个月之久,但残余的特异性免疫力使发病猪群整体症状减轻。

    6 地方流行性

    地方流行性是指本病和本病毒在一个猪场持续存在。在国内猪群,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不是经常引进的易感猪,而是本场新生仔猪在某一阶段对PEDV有易感性。

    7 发病率和死亡率

    因猪群而异,仔猪发病率高,哺乳仔猪感染后死亡率可高达90%~100%,稍大日龄哺乳猪群通过治疗与精心护理可使病仔猪成活率达70%以上,但这只是少数病例;断奶至20千克的仔猪,病死率在10%~90%;体重稍大猪,如无其他疾病并发,病死率不高。

    8 其他疾病继发或并发情况增多

    在临床中多见的并发疾病有仔猪副伤寒、水肿病、增生性回肠炎、结肠小袋纤毛虫感染、猪瘟、蓝耳病、传染性胸膜肺炎、副嗜血杆菌感染等。这些疾病的存在使病情复杂化,迁延**、预后不良的比例会增加,腹泻病愈的猪群因肠道受损、消化与吸收功能部分障碍导致生长不良、死亡病例的出现。

  •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5—8天,人工感染潜伏期为8—24**。主要的临床症状为水样腹泻,或者在腹泻之间有呕吐。呕吐多发生于吃食或吃奶后。症状的轻重随年龄的大小而有差异,年龄越小,症状越重。一周龄内新生仔猪发生腹泻后3—4天,呈现严重脱水而死亡,死亡率可达50%,**的死亡率达100%。病猪体温正常或稍高,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断奶猪、母猪常呈精神萎顿、厌食和持续性腹泻大约一周,并逐渐恢复正常。少数猪恢复后生长发育不良。育肥猪在同圈饲养感染后都发生腹泻,一周后康复,死亡率1%—3%。成年猪症状较轻,有的仅表现呕吐,如果没有继发其他疾病且护理得当,猪很少发生死亡。病猪表现出呕吐、腹泻和脱水,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程度较轻、传播稍慢,应加以鉴别。

  • 病理变化

    病死猪眼球深陷;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腺区充血、出血;小肠壁菲薄呈半透明样,肠腔扩张,肠内有大量充盈的无色、或奶样白色的液体内容物,时有黄绿色或白色卵清样物质夹杂其中;肠系膜血管扩张,肠系膜淋巴结肿胀;个别猪有肠套叠发生。

  • 诊断

    一 临床诊断

    猪流行性腹泻在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方面与猪传染性胃肠炎(TGE)、轮状病毒(RV)感染无**差异,均以呕吐、腹泻和脱水为特征,但猪流行性腹泻似乎季节性较**,多发生于寒冷的冬春季节,并且临床上多以混合感染形式出现。 

    1与猪传染性胃肠炎的区别

    一般情况下.猪流行性腹泻病死率相对比猪传染性胃肠炎稍低,在猪群中传播的速度也较缓慢些,但近二年暴发的猪流行性腹泻在临床上多为混合感染,因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不差上下。在兽医临床诊断上,有专家把症状为严重呕吐和腹泻并具有传染性的猪病称为猪传染性胃肠炎,而把猪群严重水泻为主、伴有个别猪呕吐并具有传染性的猪病称为猪流行性腹泻。在病理变化方面,猪传染性胃肠炎主要病变在胃和小肠,部份病死仔猪胃内充满凝乳块,胃底黏膜轻度充血。 

    2与轮状病毒感染的区别

    感染轮状病毒主要危害7周龄内特别是12~36日龄的哺乳仔猪,7日龄仔猪以内一般不发病,发病猪如无继发感染则症状较轻,病死率一般不超过10%;但在临床上常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使病情加重,发病率可达90%~100%,死亡率升高,可达30%~80%;大猪为隐性传染。病猪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继而出现下痢,打堆,粪便呈暗黑、黄白色或深灰色水样,较腥臭,持续2~4天。

    在病理变化方面,轮状病毒感染主要病变在胃和大、小肠,剖检可见胃驰缓,内充满凝乳块和乳汁.大小肠黏膜呈条状或弥漫性充血出血,尤以小肠病变较为严重,肠壁黏膜易脱落,小肠绒毛萎缩、肠壁变薄、充气、内容物稀薄如水,呈灰黄色或灰黑色。 

    3与牛病毒性腹泻(BVD)感染的区别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类似于猪瘟,感染猪发病通常于生后2~4周龄,部份在出生后几天发病死亡,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仔猪腹泻、急或慢性黏膜病、免疫耐受与持续感染、免疫抑制、先天性缺陷、母猪流产、产死胎和畸形胎等。临床表现为贫血、被毛粗乱、生长迟缓及消瘦,有些还见有结膜炎、多发性关节炎和腹泻。在病理变化方面区别较大,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感染以慢性胃肠炎及败血症变化为特征。心外膜、肾脏及淋巴结有多量出血点,消化道卡他性炎症,胃、结肠、盲肠黏膜溃疡,可见有多量的扣状肿,类似慢性猪瘟的病变。

    二 实验室诊断

    PED的确诊应包括完整的流行病学诊断、临床及病理学诊断和实验室诊断过程。并需与其它病毒性腹泻(尤其是传染性胃炎)进行鉴别诊断;常规组织病理学检查不能将该病与传染性胃肠炎区分;其它检测方法包括病毒的分离鉴定、微量血清中和试验、免疫电镜(IEM)、免疫荧光(FAT)等方法,在临床诊断中以直接荧光法(FAT)和ELISA较方便、准确,应用最广泛。

  • 防控措施

    1.加强生物**措施。尤其是产房,尽量做到全进全出,做好消毒等细节工作。断奶仔猪也可以通过感染来**该病持续的时间。当存在猪痢疾或其他并发疾病时,治疗并发疾病可加速PEDV的康复。

    2.加强饲养管理。随时为猪只提供充足的饮水,并为所有被感染母猪所产的仔猪提供代乳品,因为被感染的母猪会发生无乳症状。患病仔猪可用葡萄糖(如甘氨酸电解质溶液)进行治疗。

    3.虽然猪用干扰素已用于减少体重损失,而且也已发现混合单克隆抗体和卵黄抗体具有保护作用,但该病没有特异性疗法。母猪注射疫苗,可以通过母源抗体来保护仔猪,但有些猪场很难起到理想的保护率。

    4.建议无害化处理仔猪、深埋、消毒。

关键词:

1895 2014/9/27
相关产品
上一篇:仔猪副伤寒
下一篇:猪流感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专题回顾
  • Copyright @ 2018-2023 ppxmw.com All right reserved. 全球品牌畜牧网 版权所有
  • 豫ICP备13024023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821号
  • 免责声明 商务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QQ:80068959
  • 官方微信

  • 移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