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病的病原体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的水貂肠炎病毒。该病毒和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有共同抗原成分,水貂感染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后,表现出与水貂病毒性肠炎相似的症状。同时,用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制成的弱毒疫苗,能使水貂获得抵抗病毒性肠炎病毒的免疫性,但水貂肠炎病毒却不能感染猫。本病毒对外界环境有较强的抵抗力,能耐受60℃30分加热处 理;病毒在污染的貂笼里能保持一年的毒力。含有病毒的组织和粪便,在冷冻状态下,一年毒力不下降。病毒对胆汁、乙醚、氯仿等有机溶剂和胰蛋白酶有抵抗力;煮沸能**病毒;0.5%福尔马林、苛性钠溶液,在室温条件下12**使病毒失活。
传染源是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尤其是带毒母貂是最危险的传染源。病后康复动物的排毒期可在1年以上。病毒经患病动物和带毒动物的粪便、尿、精液、唾液等途径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及用具,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猫科、犬科以及貂科等动物均有易感性,水貂最为易感,尤其幼龄水貂更易感。本病常呈地方流行性和周期性流行,传播迅速,全年均能发生。但以夏季发生较多。发病率达60%,病死率达15%以上,其中幼龄仔貂的病死率更高。
本病潜伏期为4~8天。可分以下几种病程。
最急性型:突然发病,见不到典型症状,经12~24**很快死亡。
急性型:精神沉郁,食欲废绝,但渴欲增加,喜卧于室内,体温升高达40.5℃以上。有时出现呕吐,常有严重下痢,在稀便内经常混有粉红色或淡黄色的纤维蛋白。重症病例还能出现因肠黏膜脱落而形成圆柱状灰白色套管。患病动物高度脱水,消瘦。经7~14天左右,终因衰竭而死亡。
亚急性型:与急性型相似。腹泻后期,往往出现褐色、绿色稀便或红色血便,甚至煤焦油样便。患病动物高度脱水、消瘦。病程常拖至14~18天而死亡。
少数病例能耐过,逐渐恢复食欲而康复,但能长期排毒而散播病源。
剖检可见病死貂的肠呈鲜红色,血管**充血,肠内容物有血液、黏液,为急性、卡他性、出血性肠炎。急性病例的肠内容物为水样黄绿色,肠壁纤维样坏死病灶,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色显红,脾瘀血性肿大,表面粗糙有色斑。亚急性病例的肝肿大色淡。病情严重者肠、肝、脾均病变,肠壁几乎烂掉,粘连在一起,肝很脆,一动即成碎块,脾脏有**出血点,外表有色斑。
1 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需进一步做实验室诊断。
2 实验室诊断
常用的实验室诊断方法有:本动物接种试验、琼扩试验、血凝抑制试验等。
病毒性肠炎目前还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一旦发病,只能使用抗生素控制继发感染。通过接种疫苗预防是本病防治的关键。水貂的病毒性肠炎疫苗一般每年接种两次,前一年的12月10~20日接种一次,当年的6月10~20日接种一次,皮下注射每只1毫升。为防止犬瘟热病的发生,可每只同时注射1毫升犬瘟热疫苗。疫苗使用前请详细查看说明书。
此外,还应做好以下预防工作:
1.发生过本病的水貂场,要进行严格消毒,以防来年再发生。因该病毒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可耐受-20℃低温和56℃高温,而且患病貂经**后一年多时间里,仍是该病毒的携带者,通过粪便排出病毒,还可以感染貂群。笼舍地面用0.3%甲醛、3%漂白粉、3%火碱或生石灰溶液进行全面消毒;笼具可用火焰烧烤**病毒;食盆、饮水用具、加工饲料的用具用火碱水消毒或用高温蒸煮消毒;粪便要堆放在远离饲养场的地方进行热发酵处理,有沼气池的地方可将粪便投入池中发酵。
2.严禁猫狗进入貂场,严禁从患过该病的貂场引种,严禁患过该病的饲养场有关人员进入貂场,对于患过该病的种貂年终打皮时一律淘汰,不能留作种用。
3.不喂变质腐败的饲料。
一般性肠炎可采取以下方法治疗:四环素药片,每只半片,长效磺胺每只1/4片,拌料喂食;庆大霉素(4万单位)每只1毫升,一天注射2次。同时喂给易消化、适口性好的新鲜饲料。
501 2014/9/12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80068959@qq.com),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官方微信
移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