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头鳋只有雌性成虫会**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能自由生活,桡足幼体会暂时性寄生生活。我国发现的有10多种,其中常见而又危害较大的有三种:多态锚头鳋寄生于鳙、鲢等鱼的体表和口腔;鲤锚头鳋寄生于鲤、鲫、鲢、鳙、乌鳢、泥鳅等多种鱼类的体表、鳍和眼;草鱼锚头鳋寄生于草鱼体表、鳍基和口腔。
锚头鳋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雌虫寄生到鱼体上后体形发生巨大变化,身体拉长,体节融合成简状,而且扭转。头胸部由头节和**胸节愈合而成,其上长出头角,似铁锚状,生殖季节腹部末端常挂有一对卵囊。
雌鳋产出卵囊,卵在水中经数天孵出**无节幼体,经四次蜕皮后成为第五无节幼体,再蜕皮一次成为**桡足幼体,此时进行交配,受精后的雌性第五桡足幼体寻找合适寄生的宿主营**性寄生生活。无节幼体在水中营自由生活。桡足幼体虽仍能在水中自由游动,但必须到鱼体上营暂时性寄生生活,摄取营养,否则就不能蜕皮发育,而在数天后死亡。
锚头鳋雌虫头部钻入宿主肌肉中,造成组织的损伤、发炎。形成溃疡。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鱼体消瘦、游动缓慢。6-10厘米的鱼种可发生鱼体畸形弯曲,失去平衡。露出鱼体外面的虫体上带有累枝虫等原生动物,藻类和霉菌附生,当严重感染时,使鱼体上好似披着蓑衣样,从而增加了鱼体的负担,影响病毒的活动能力。例如,鳗鱼口腔内有大量虫体寄生时,使病鳗口腔不能关闭,无法摄食而死。鲢、鳙等鳞片较小的鱼,由于锚头鳋的寄生引起周围组织红肿发炎,因而皮肤上形成石榴子样的红斑。锚头鳋寄生于草、鲤等鳞片较大的鱼时,则使寄生部位的鳞片被“蛀”成缺口,鳞片色泽较淡,寄生处亦出现血的红斑,但一般肿胀不明显。
锚头鳋的虫体较大,用肉眼检查就可做出诊断。但要注意,当只有少量锚头鳋寄生时,尤其是大鱼,一般不会引起病鱼死,应另找病因。
1.彻底清塘。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优良水质,提高鱼体抵抗力。
3.免疫的应用
(1)锚头鳋的种类很多,利用锚头鳋对宿主的选择性,可以采用轮养法,以达到预防的目的。
(2)根据潘金培等(1979)报道,鱼患锚头鳋病后鱼体获得免疫力,免疫期持续1年以上,采用人工方法使鱼种获得免疫力后,再放入大水面饲养,以控制大面积水体中锚头鳋病的发生,是一条值得探讨的途径。
(1)全池遍洒晶体敌百虫,每立方米水体放晶体敌百0.3-0.7克,杀灭池中的幼虫。根据锚头鳋的寿命及繁殖特点,需连续泼药2-3次,每次间隔的天数随水温而定,一般为7天左右;水温高时,间隔的天数少,反之则多。
(2)每千克饲料中加鱼虫清2-2.5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3天,杀灭寄生在鱼体上的雌虫。如能再同时外泼一次晶体敌百虫,杀灭水中的幼虫,治疗就更彻底。
(3)每千克饲料中加内服型克虫威27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连喂3天,杀灭寄生在鱼体上的雌虫。如能再同时外泼一次晶体敌百虫,杀灭水中的幼虫,治疗就更彻底。
全国都有此病流行,其中尤以两广和福建**为严重,感染率高,感染强度大,流行季节长,为当地主要鱼病之一。锚头鳋在水温12-33℃都可以繁殖,故该病主要流行于夏季。锚头鳋病对各种淡水鱼类的各龄鱼都可以危害,其中尤以鱼种受害为**,当有4-5只虫寄生时,鱼种即死亡;对2龄以上的鱼一般虽不引起大批死亡,但影响鱼的生长、繁殖及商品价值。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上的鳗鱼,锚头鳋寄生在鳗的口腔内,严重时病鱼因不能摄食和呼吸而死亡。
628 2014/9/12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官方微信
移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