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疾病专题**视觉特制专题 直击营销行业洞察活动会讯养殖学院产品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兔痘
兔痘
   兔痘是由兔痘病毒引起的家兔的一种热性、急性、高度接触性的传染病。该病以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眼炎,以及内脏器官发生结节性坏死为典型临床特征。本病可发生于**年龄的兔,但以青年兔和妊娠母兔最易感。病原体主要通过口鼻分泌物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也可经污染的饲料与饮水传染。呼吸道与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本病传播迅速,但病兔康复后不带毒。
关键词: 手机版: 兔痘
内容推荐
专题内容
  • 病原

    兔痘病毒属正痘病毒科痘病毒属。该病毒可在多种动物培养细胞如H细胞、猪肾细胞、小鼠成纤维细胞、地鼠上皮细胞等细胞系增殖;也可于10~14日龄鸡胚绒毛尿囊膜增殖,并产生白色混浊痘斑或出血性痘斑。

    兔痘病毒主要存在于肝脏、脾脏、血液等实质脏器;卵巢、睾丸、脑、胆汁、尿液及鼻分泌物中也含病毒。该病毒毒力很强,传播迅速,控制难度很大。

    该病毒耐干燥和低温,但不耐湿热,对紫外线和碱敏感,常用消毒药可将其杀死.

  • 流行特点

    病兔是主要传染源,其鼻腔分泌物中含有大量病毒。病原体主要通过口鼻分泌物的飞沫在空气中传播,经过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创伤和交配而传染。也可经污染的饲料与饮水传染。呼吸道与消化道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本病可发生于**年龄的兔,但以青年兔和妊娠母兔最易感。本病在兔群中传达极为迅速,常呈当地性盛行或分发。幼兔灭亡率可达70%,成年兔为30—40%。本病传播迅速,但病兔康复后不带毒。

  • 临床症状

    该病潜伏期为2-14天。初期被感染的兔子鼻内有大量鼻液,淋巴结肿大,体温也随之升高,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眼结膜潮红,流泪,呼吸脉搏加快。发病5天全身皮肤出现红斑性疹,最后发展为丘疹,疱疹,脓疱,破烂后形成干痂。有时候病变出现在鼻腔和口腔黏膜上,并在该上面出现坏死灶。得病的兔子面部和口腔出现广泛水肿,严重的皮肤出血。眼结膜出现化脓性或弥漫性炎症,角膜发生溃疡炎症,甚至穿孔。母兔阴唇出现丘疹,尿道和生殖道广泛水肿,怀孕的母兔则流产。公兔则出现睾丸炎,阴囊广泛水肿,包皮和尿道出现丘疹,水肿,排尿困难。感染时候出现局部化脓,溃烂,有的出现肺部和消化道炎症等疾病。

  • 病理变化

    病变主见皮肤、口腔、呼吸道及肝、脾、肺等出现丘疹或结节;淋巴结、肾上腺、唾液腺、睾丸和卵巢均出现灰白色坏死结节;相邻组织发生水肿和出血。

  • 诊断要点

    1、最急性病例,病兔在感染后7-10天死亡,死前只表现出发热、厌食,偶尔有眼睑炎等症状。   

    2、急性病例,病兔鼻腔流出大量的分泌物,体温升高,淋巴结肿大,尤其以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以腹股沟淋巴结与腘淋巴结最为**,扁桃体肿大,口腔、鼻腔及皮肤出现红斑或丘疹。有时口腔和面部呈现水肿,硬腭和齿龈局灶性坏死。严重者可见皮肤出血,雄兔常发生睾丸炎和阴囊水肿。有些病兔出现眼部病变,严重者出现化脓性、溃疡性眼炎,剖检可见多种组织和器官出现灰白色结节或局灶性坏死。肝脏与脾脏肿大。在有些兔痘病例中,可见到唇部痘疱,胸膜炎,肝脏有局限性坏死灶,睾丸水肿出血等。本病常伴发鼻炎、喉炎、支气管炎、肺炎、胃肠炎以及怀孕母兔流产等。   

    3、荧光抗体检测以及病毒的分离与鉴定都有助于本病的确诊。

  • 防治方法

    除一般性防制措施外,目前本病尚无**的防制方法。在本病流行地区和受危胁地区可接种牛痘疫苗进行免疫预防。暴发本病的兔群可用牛痘疫苗进行紧急接种。对病兔可选用人的抗天花病毒新药进行尝试性治疗。主要是坚持兽医卫生制度,严格消毒,隔离检疫等措施。

关键词:

527 2014/9/12
相关产品
上一篇:家兔传染性鼻炎
下一篇:兔痢疾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专题回顾
  • Copyright @ 2018-2023 ppxmw.com All right reserved. 全球品牌畜牧网 版权所有
  • 豫ICP备13024023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821号
  • 免责声明 商务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QQ:80068959
  • 官方微信

  • 移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