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青贮玉米与普通籽实玉米不同,青贮玉米不是指玉米品种,是指将新鲜玉米存放到青贮窖中(即进行青贮),经发酵制成饲料或工业原料,是鉴于农业生产习惯对一类用途玉米的统称。
二元变三元对“粮改饲”的重视,始于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该文件提及,“要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
许多饲草业人士欢呼雀跃,认为这是我国农业转方式调结构提出的一项新内容,党中央已经将饲草料放置到与粮食同等重要的位置。
随后,李克强总理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加快推进农牧结合,加快发展农区畜牧业,要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粮改饲’试点,把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改成粮食、经济作物、饲料作物三元结构。”农业部在部署2015年工作时表示,要鼓励粮豆轮作、粮肥轮作、粮饲轮作,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粮改饲试点。
几乎同时,山东省对外宣布,确定今年要做好农牧结合大文章,开展“粮改饲”试点。同时,山东省畜牧兽医局提出《推进饲料作物产业发展方案》,供业内探讨。针对此方案,有专家建议,方案应该沿着“种植—加工—利用—还田”食物链顺序设计提出,做好草畜结合。
中国农科院农经所副所长王济民此前表示,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粮改饲”,是按照草牧形成产业链来设计提出的,要做好种养结合。
饲料供给影响口粮**粮改饲,顾名思义,就是贱粮食作物改种为饲料作物。
一直以来,我国坚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的粮食**战略。三大主粮品种———小麦、玉米、稻谷,被视为我国粮食**的生命线。
为何要粮改饲?“国内市场对高粱、苜蓿草的需求较大,但当地粮食作物就地转化的效益并不**。此外,我国还要从国外进口很多。因此,国家要推粮改饲。”分析师孙光梅认为。
由于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往作为工业用粮和饲料作物的玉米,与小麦、稻谷等作物的替代性不断增强。
因此,饲料作物供给的**与否,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影响着国内的口粮**。
在业内人士看来,从我国畜牧饲料产业发展周期来看,国内畜牧产业已经在2005年前后跨过**增长期,进入成熟期。不过,未来5年内,国内饲料产业仍能享受规模红利带来的增长。
上述人士的观点,意味着国内玉米的消费增长仍属于刚性增长。
“我国现在粮食需求的多样化日趋**,不仅是简单地满足于口粮,工业和其他方面的用粮也在日益增加。”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
然而,近几年,我国口粮消费增长并不**。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孔祥智的认为:“中国的粮食**问题,本质上不是说人吃的部分(主要是水稻和小麦),这个没有什么问题。最近几年,大豆、玉米进口量大幅增加,但是进口小麦和稻谷基本上没有什么增加,只是调剂一些余缺。所以粮食**问题,本质上是在口粮****的前提下,来解决饲料**问题。”“很多籽粒玉米在收获之后也是用作饲料,因此,将粮食作物改成青贮饲料,可以直接就地转化,其效率应该更高。”相关业内人士表示。
近两年,在国内粮食不断丰收的大背景下,由于国家政策的鼓励,国内种粮结构出现偏差,国内玉米仓容越来越庞大,成为国家性难题。
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粮食仓容紧张,财政压力大,“说白了,就是有的粮食有点多,但大家都不敢这么说。粮食生产既要算**账,还得算经济账。因此,必须推行粮改饲。”在接受粮油市场报记者调研的东北地区的农户普遍表示,由于方便种植且利润比大豆等作物高,许多农户依然选择继续种植玉米。
据东营市畜牧局饲草饲料站工作人员介绍,截止到2014年底,东营全市食草家畜奶牛存栏量9.23万头、肉牛和肉羊出栏量分别为27万头和216万只,“其中,万头奶牛场就有5个,这样规模性的奶牛场数量在省内甚至国内都排在前列。”不过,庞大的养殖规模却存在着饲草供应不足,甚至需要外调的矛盾。
据了解,东营食草家畜年需青贮玉米、苜蓿和干草产量分别为120万吨、11万吨和27万吨,尤其是苜蓿和干草90%以上需要外调,这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还加重了行业风险。
推行粮改饲种植结构调整,适度发展青贮玉米、紫花苜蓿、黑麦等优质牧草种植,变粮、经二元种植结构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对食草家畜来说,增加了蛋白、能量等营养供应,形成大食物产业链,有利于实现草畜肉乳一体化。
据悉,目前全市的玉米的产量可基本满足本地需求,苜蓿早有种植基础,小黑麦引种栽培试验今年也获得成功。
关于粮改饲,记者了解到,2015年将选择有条件的主体先行试点,每个县区至少建设一处示范点。通过试点示范,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广扩展。
“粮改饲的试点不是硬性推广,而遵循市场原则。”东营市畜牧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据计算,种植苜蓿亩纯收益在1000元左右,欢迎愿意接受新事物的农民去试点种植,并通过计算饲草种植经济账,对其他农民也能起到带头示范作用,“我们现在也只是把好的政策推广出去,至于种不种、种多少,还是种植户说了算。”
饲草饲料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近来有个别对饲草感兴趣的农民过来询问种植经验,有的一下子就想种上千亩,“结合市场需求种植是好事,不过在苜蓿种植过程中,第二三茬收获时刚好赶上本地雨热同期,而苜蓿怕涝,我们也提醒种植户,可以先进行小面积试点种植,待摸索出管理经验再扩展。”
长期以来,一提起吉林种植业,人们就会想到种玉米卖粮食,一提起吉林畜牧业,就想到买粮食做饲料。粮食和饲料,一直都是生产链条上的两个环节,分属两个行业。
现在吉林省一些地方开始“吃螃蟹”,在地里不种粮食作物直接改种“饲料”,尝试走出一条“种养结合”的新路来。
前郭县长山镇繁荣村,大部分农民靠种菜、打工为生,全村有饲养驴、羊的养殖户近10户。繁荣村周边没有草场,养殖户割青草当饲料,要到村子5公里外的泡塘边。
村民李亮的驴养得很辛苦,当饲料的青草全靠人割,每天要割2**,拉回一车30捆草才够喂饱院里的9头育肥驴。“如果饲料供应得上,我的场地内养20头驴没问题,那时就不是每年挣这点钱了。”李亮有点遗憾。
出现想养不敢养的尴尬,正是因为饲料环节与养殖环节没能做到“合二为一”。
5月28日下午,在长春市九台区营城街道火石岭村的广泽生态牧场基地,经过15天对537公顷连片地块的耕种,最后一块饲料玉米的播种结束。
耕种同普通玉米一样好种好管的饲料玉米,在广泽生态牧场基地已是第二年。
6座覆着黑白塑料膜、由石头与水泥垒砌的青贮窖,每个可储存1.5万吨青贮饲料。这里的青贮饲料还泛着丝丝绿色,够养殖区内7000余头奶牛吃到今年10月初。等到8月末新的青贮饲料收割,再经过1个月的发酵,就可以接续上奶牛每天的大餐。
“每公顷地种、肥、机械和流转费用加一起6500元,能平均产出青贮饲料65吨,每吨成本100元。”广泽现代农业种植经理谷万青告诉记者:“青贮玉米一次性收获时,秆、芯、叶、粒同时变成青贮饲料,养分完整,只有产奶的牛才能配到60%的青贮料。”
“种”和“养”紧密连接,流水线生产,一体化作业,“饲料”从地里直接进入养殖场,给畜牧业添加了活力,也给种植业探出了一条新路。
在科尔沁牛业长岭公司新成立的饲料公司,发展“粮改饲”的探索已有3年。
他们在基地种植全株玉米,成熟到适宜做饲料的时候,将玉米穗与青秸秆一同轧碎进入青贮窖,经过特殊配方形成酸犁苹果味的青贮料饲喂肉牛。
因为饲料源头**可控,这为科尔沁牛业扩大生产带来更多可能。玉米过腹转化后,粪肥还田改良土壤,又逐步**青贮玉米的产量,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
国家农业推广研究员、科尔沁牛业股份公司首席专家贾恩棠算了一笔账:养1000头牛如果用玉米需1000亩地,还要4000亩的秸秆,如果用全株玉米青贮有1000亩就够了。农民一亩地纯收入在1000元左右,种玉米投入在600至700元;种全株青贮玉米,每亩收入在1200元以上,投入每亩只有400至500元,效益是很**的。
贾恩棠认为,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有些人认为只有粮食才是农业,于是就出现了农民种地——卖粮——烧秸秆,养殖户养牛——买粮——买秸秆的怪圈。其实只要有收购单位农民还是能接受“粮改饲”的,但前提就是要有相应养牛、养羊场,能够消化掉这些饲料。农业部提出种苜蓿发展奶羊业,种青贮发展奶牛业,并提供相关政策及配套资金,贾恩棠认为目的也在于此。
用承包30年的1000亩草场种植饲草,种植紫花苜蓿,饲养肉驴,养殖生态鸡、鸭,发展草原观光住宿的农业休闲产业。这就是位于通榆县边昭镇的佳佳香公司的种草宏图。
经过两年的养护,昔日草根稀疏的草场重现生机,佳佳香公司的“种养结合模式”也收获**的经济效益,现在饲料已完全自给,并能拿出20%供应给合作农户。
“小投入,地上也能长黄金。”公司经理尚怀玉自豪地说。
“粮改饲”势在必行近几年,随着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国内猪肉、禽蛋的消费大幅增长,由于城乡消费差异小,两者消费增长空间有限。然而,国内牛羊肉等禽肉消费,由于城乡消费差异较大,其增长速度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而进一步加快。
相关数据显示,我国牛羊肉的供应严重不足,只能**刚性需求群体和穆斯林的**消费需求。
牛羊养殖业的发展,必然进一步促进饲料加工业的增长。国家推动饲草行业的发展,不仅可以满足此类增长的需求,同时也可以减少国内玉米库存进一步扩张的可能。
孙光梅同意以上观点。她认为,粮改饲的推动,可以部分改变国内饲料原料供应格局,也有助于国内玉米库存的消化。
在各类成本的推动下,国内畜牧饲料的生产资料成本不断上升。
在业内人士看来,苜蓿、牧草等属粗饲料,在补充牲畜粗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磷和氨基酸的同时,可以节省养殖成本。
“推动粮改饲,是国家粮食**观念的革新,同时,还可以**转化效率,避免粮食收获期间出现的烧秸秆问题,减少污染。”一粮食行业观察人士说。
在孙光梅看来,由于试点刚刚启动,是否会对后期的粮食市场带来影响,仍需进一步观察。
381 2016/1/7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官方微信
移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