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为组织滴虫,它是一种很小的原虫。该原虫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组织型原虫,寄生在细胞里,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没有鞭毛,大小约为6~20微米;另一种是肠腔型原虫,寄生在盲肠腔的内容物中,虫体呈阿米巴状,直径为5~30微米,具有一根鞭毛,在显微镜下可以见到鞭毛的运动。
随病鸡粪排出的虫体,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很久,鸡食入这些虫体便可感染。但主要的传染方式,是通过寄生在盲肠内的异刺线虫的卵而传播的。当异刺线虫在病鸡体内寄生时,其虫卵内可带上组织滴虫。异刺线虫卵中约有0.5%带有这种组织滴虫。这些虫在线虫卵壳的保护下,随粪便排出体外,在外界环境中能生存2~3年。当外界环境条件适宜时,则发育为感染性虫卵。鸡吞食了这样的虫卵后,卵壳被消化,线虫的幼虫和组织滴虫一起被施放出来,共同移行至盲肠部位繁殖,进入血液。线虫幼虫对盲肠粘膜的机械性刺激,促进盲肠肝炎的发生。组织滴虫钻入肠壁繁殖进入血液,寄生于肝脏。
本病多发在春末至初秋的暖热季节,鸡、火鸡、鹧鸪和雉鸡均可被感染。本病是由于组织滴虫钻入盲肠壁繁殖,进入血液和寄生于肝脏引起的。2周龄到4月龄的鸡易感性很高,潜伏期7~12天,成年鸡也会发生,但呈隐性感染,并成为带虫者。
鸡群的管理条件不良、鸡舍潮湿、过度拥挤、通风不良、光线不足、饲料质量差、营养不全等,都可成为本病的诱因,促使本病的流行和加重本病的病情。
感染病鸡,潜伏期,一般8-15。发病初期病鸡表现食欲不振,羽毛松乱,两翅下垂,嗜眠,怕冷扎堆,消瘦,贫血,下痢,粪便淡黄色或暗绿色,含有血液,严重时排出大量的鲜血。有些病鸡头部皮肤淤血,呈蓝紫色,有黑头病之称。若治疗不及时十天左右死亡。
组织滴虫寄生于盲肠肝脏,引起盲肠——肝炎。典型病变为盲肠肿大,肠壁发炎,黏膜肥厚,内腔充满不洁的干酪样凝血块或坏疽块,堵塞整个肠腔,肠管异常膨大,呈棒槌样,盲端呈球形,鸡蛋黄大,断面呈同心圆状,中心呈黑红色,凝血块周边微黄,外周为多层灰白色凝固物。有时盲肠壁穿孔,引起腹膜炎。肝脏肿大,有黄色或黄绿色局限性、圆形变性灶,达豆大至指头大,有时是散发的,有时密发于整个肝脏表面。病灶不形成包膜,容易陷于坏疽。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特征性解刨变化可进行综合判定,根据肝脏与盲肠病变的特征性可确诊。通过实验室检验可进一步确诊。
1、病鸡常排硫磺色的粪便。取病鸡粪便作显微镜检查,在粪便中发现虫体。
2、通过几只重病鸡的剖检,发现有典型病理变化。为了更准确一些,可剖检部分死鸡,发现典型病理变化,则可确诊。
3、从剖检的鸡只取病理变化边缘刮落物作涂片,往往能够检出其中的病原体。在染色处理较好的肝病理变化组织切片中,通常可以发现组织滴虫。
由于组织滴虫的主要传播方式是通过盲肠体内的异刺线虫虫卵为媒介,所以**的预防措施是排除蠕虫卵或减少虫卵的数量,以**这种疾病的传播感染。
因此在进鸡前,必须清除鸡舍杂物并用水冲洗干净,严格消毒。严格做好鸡群的卫生管理,饲养用具不得乱用,饲养人员不能串舍,免得互相传播疾病。及时检修供水器,定期移动饲料槽和饮水器的位置,以减少这些地区湿度过高和粪便堆积。用驱虫净定期驱除异刺线虫,每千克体重用药40~50毫克。
常用以下几种药物进行治疗:
①卡巴砷 卡巴砷的预防剂量是150~200毫克/千克饲料;治疗浓 度为400~800毫克/千克饲料。7天一个疗程。
②4-硝基苯砷酸 预防浓度含量为187.5毫克/千克饲料。治疗浓度为400~800毫克/千克。
③1,2-二甲基 5-硝基咪唑 预防时饲料中含量150~200毫克/千克饲料;治疗浓度为400~800毫克/千克饲料。5~7天为一个疗程。
④氯苯砷 氯苯砷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15毫克,用灭菌蒸溜水配成1%的溶液静脉注射。必要时3日重复注射一次。
⑤呋喃唑酮饲料中含量为400毫克/千克饲料,连喂7天为一疗程。
765 2014/9/9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官方微信
移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