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为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多杀性巴氏杆菌。
单独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菌可引起较温和的非进行性鼻甲骨萎缩,一般无**鼻甲骨病变;在健康猪群中,几乎所有的猪都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菌和非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并伴有程度不同的鼻甲骨萎缩;感染支气管败血波氏菌后继发感染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时,则常引发严重的萎缩性鼻炎。
支气管败血波氏菌为革兰氏阴性小杆菌,两极着染,有运动性,但不形成芽孢,为严格需氧菌。本菌在鲜血琼脂中能产生p一型溶血,可使马铃薯培养基变黑而菌落呈黄棕色或微带绿色。本菌有三个菌相,1相菌毒力较强,2、3相菌毒力较弱。本菌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弱,常规消毒药**达到消毒目的。
多杀性巴氏杆菌属巴氏杆菌科巴氏杆菌属。本菌为革兰氏阴性,具两极着染的特点。不形成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所分离的强毒菌株有荚膜,并产生毒素。本菌的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药均可杀死。
本病在自然条件下只见猪发生,**年龄的猪都可感染,最常见于2~5月龄的猪。在出生后几天至数周的仔猪感染时,发生鼻炎后多能引起鼻甲骨萎缩;年龄较大的猪感染时,可能不发生或只产生轻微的鼻甲骨萎缩,但是一般表现为鼻炎症状,症状消退后成为带菌猪。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病菌存在于上呼吸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经呼吸道感染。本病的发生多数是由有病的母猪或带菌猪传染给仔猪的。不同月龄猪只混群,再通过水平传播,扩大到全群。昆虫、污染物品及饲养管理人员,在传播上也起一定作用。所以,健康猪群,如果不从病猪群直接引进猪只,一般不会发生本病。一般来说,被污染的环境和用具,只要停止使用数周,就不会传递本病。
本病在猪群中传播速度较慢,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饲养管理条件不好,猪圈潮湿,寒冷,通风不良,猪只饲养密度大、拥挤、缺乏运动,饲料单纯及缺乏钙、磷等矿物质等,常易诱发本病,加重病的演变过程。
病猪打喷嚏和咳嗽,鼻流清液或黏脓性分泌物。由于鼻黏膜炎症刺激,病猪表现不安、搔抓或摩擦鼻部。流泪,因与尘土沾积在眼眶下形成半月形“泪斑”,呈褐色或黑色斑痕,故有“黑斑眼”之称。
年幼猪感染特征是鼻甲骨发育受阻和鼻变形。若两侧鼻腔损害程度一致时,则造成“鼻上撅”,即鼻腔变小**,向上翘起,下颌相对较长,下门齿突出于上门齿之外,不能正常咬合。若一侧鼻腔病变严重,则可造成鼻子歪向一侧,表现为“歪鼻子”。
一般局限于鼻腔及其周围组织。特征病变为鼻甲骨不同程度萎缩。通常鼻甲骨的下卷曲萎缩最严重,有的鼻甲骨的上下卷曲都萎缩,甚至鼻甲骨完全消失。有时可见鼻中隔部分或完全弯曲。鼻黏膜充血水肿,鼻窦内常积聚多量黏性、脓性或干酪样渗出物。
如在猪群中见到典型的临诊症状,不难做出诊断。如果在病的早期或症状较轻的病例,单凭临诊表现难以做出诊断,常须借助于其他的诊断方法。
1、症状 病猪打喷嚏,经常在圈舍周围器物或墙壁上摩擦鼻部,或留有血迹;从鼻孔流出黏脓性分泌物;眼角皮肤上有半月形“泪斑”;鼻腔弯曲或歪向一侧,或下颌伸长,上下门齿不能正常咬合等便可做出诊断。
2、病理变化 在基层单位较简易而实用的诊断方法,是将可疑病猪屠宰后,在其头部的**臼齿和第二臼齿之间的连线用钢锯锯成横断面,观察鼻甲骨的形状和鼻中隔变化。正常的鼻甲骨**地分为上下两个卷曲,占据整个鼻腔的大部分,上卷曲有两个完整的卷弯,下卷曲卷弯较少,仅一个卷弯,似钝的鱼钩,鼻中隔正直。当鼻甲骨萎缩时,卷曲变小而钝直,发生不同程度的萎缩,严重时甚至消失,形成空洞,鼻中隔弯曲。
3、细菌检查 活体采取病料时,保定好猪只,将病猪鼻外部污染物擦干净,再用棉拭子探进鼻腔中部,小心转动几次,取出后立即放入装有普通肉汤或生理盐水的小试管中,塞紧棉塞,立即送往实验室分离细菌。若对宰后病猪取病料,可采取锯开后的鼻甲骨卷曲部、筛板、气管、支气管的黏液或病变组织进行培养,分离细菌。
4、血清学诊断 猪只感染本病后2~4周,血清中出现凝集抗体,至少维持4个月,但仔猪感染后须12周龄后才能检出抗体。以Ⅰ相菌福尔马林凝集抗原进行血清抗体检测。此外,还可用荧光抗体技术诊断,但不够敏感。
(一)药物治疗与预防
哺乳仔猪从15日龄能吃食时起,每天可按每千克体重喂给20~30mg金霉素或土霉素,连续喂20天,有一定效果。或在母猪分娩前3~4周至产后2周,每吨饲料中加入100~125g磺胺二甲基嘧啶和磺胺
噻唑,或每吨饲料中加入土毒素400g喂服。
在治疗方面,每吨饲料加入磺胺甲氧嗪100g,或金霉素l00g,或加入磺胺二甲基嘧啶l00g、金霉素l00g、青霉素50g三种混合剂,连续喂猪3~4周,对消除病菌、减轻症状及增加猪的体重均有好处。
对早期有鼻炎症状的病猪,定期向鼻腔内注入卢格氏液、1%~2%硼酸液、0.1%高锰酸钾液等消毒剂或收敛剂,都会有一定好处。
(二)综合防制措施
本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是由哺乳期病母猪,通过呼吸和飞沫传染给仔猪,使其仔猪受到传染。病仔猪串圈或混群时,又可传染给其他仔猪,传播范围逐渐扩大。若作为种猪,又通过引种传到另外猪场。因此,要想**控制本病,必须执行一套综合性兽医卫生措施。
1、加强我国进境猪的检验,防止从国外传入事实表明,我国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就是某些地区猪场从国外引进种猪将此病传人而引起流行的,应采取坚决的淘汰和净化措施。
2、无本病的健康猪场其防制的主要原则是:坚决贯彻自繁自养,加强检疫工作及切实执行兽医卫生措施。必须引进种猪时,要到非疫区购买,并在购入后隔离观察2~3个月,确认无本病后再合群饲养。
3、淘汰病猪,更新猪群将有病状的猪全部淘汰育肥,以减少传染机会。但有的病猪外表病状不**时,检出率很低,所以又不是**根除病猪的方法。比较**的措施,是将出现过病猪的猪群,全部育肥淘汰,不留后患。
4、隔离饲养凡曾与病猪或可疑病猪接触过的猪只,隔离观察3~6个月;母猪所产仔猪,不与其他猪接触;仔猪断奶后仍隔离饲养1~2个月;再从仔猪群中挑选无病状的仔猪留作种用,以不断培育新的健康猪群。发现病猪立即淘汰。这种方法在我国还较适用,但也要下功夫才能办到。
至于剖腹取胎、隔离饲养仔猪,从中选育出健康猪的方法,人力、物力花费太大,难以坚持。
5、改善饲养管理 断奶网上培育及肥育均应采取全进全出;**饲养密度,防止拥挤;改善通风条件,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保持猪舍清洁、干燥、防寒保暖;防止**应激因素的发生;做好清洁卫生工作,严格执行消毒卫生防疫制度。这些都是防止和减少发病的基本办法,应予十分重视。
1373 2015/3/30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官方微信
移动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