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疾病专题**视觉特制专题 直击营销行业洞察活动会讯养殖学院产品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 > 鸡痘
鸡痘
   鸡痘(Avian Pox)是由鸡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传染性疾病,其特征是在无毛或毛少部皮肤(尤以头部皮肤)发生痘疹,继而结痴、脱落;或口腔和咽喉粘膜发生纤维素性坏死性炎症,常形成假膜,故又称鸡白喉。该病在集体或大型养鸡场易造成流行,可使增重缓慢,鸡体消瘦;产蛋鸡受感染时,产蛋量暂时下降。若并发其他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卫生条件或营养不良时,可引起较多的死亡,对幼龄鸡更易造成严重的损失。
关键词: 手机版: 鸡痘
内容推荐
专题内容
  • 病原

      鸡痘是由禽痘病毒引起的家禽和鸟类的一种缓慢扩散的传染病。

      鸡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禽痘病毒属,成熟的病毒粒子呈砖形,直径为250-354nm。病毒对外界环境有高度抵抗力,在上皮细胞屑中的病毒,完全干燥和阳光照射数周后仍能保存活力。但游离的病毒在1%~2%氢氧化钠或钾、10%醋酸或0.1%汞中很快被灭活。在腐败环境中病毒迅速死亡。而冷冻干燥可使病毒长期保持活力,达几年之久。

  • 流行特点

      ①本病主要发生于鸡和火鸡,鸽有时也可发生,鸭、鹅的易感性低。**年岭、性别和品种的鸡都能感染,但以雏鸡和中雏常发病,雏鸡死亡多。

      ②本病一年四季中都能发生,以夏秋和蚊子活动季节最易流行。高温高湿的季节易发生皮肤型鸡痘;在冬季则以黏膜型(白喉型〕鸡痘为多。

      ③病鸡脱落和破散的痘痴,是散布病毒的主要形式,它主要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感染,不能经健康皮肤感染,亦不能经口感染。库蚊、疟蚊和按蚊等吸血昆虫在传播本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蚊虫吸吮过病灶部的血液之后即带毒,带毒的时间可长达10~30天,其间易感染的鸡经带毒的蚊虫刺吮后而传染,这是夏秋季节流行鸡痘的主传播途径。打架、啄毛、交配等造成外伤,鸡群过分拥挤、通风不良、鸡舍阴暗潮湿、体外寄生虫、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及饲养管理太差等,均可促使本病发生和加剧病情。如有传染性鼻炎、慢性呼吸道病等并发感染可造成大批死亡。

  • 临床症状

      鸡痘的潜伏期约4~50天,根据病鸡的症状和病变,皮肤型、黏膜型和混合型三种病型,偶有败血症。

      (1)皮肤型 皮肤型鸡痘的特征是在身体无毛或毛稀少的部分,特别是在鸡冠、肉髯、眼睑和喙角,亦可出现于泄殖腔的周围、翼下、腹部及腿等处,产生一种灰白色的小结节,渐次成为带红色的小丘疹,很快增大如绿豆大痘疹,呈黄色或灰黄色,凹凸不平,呈干硬结节,有时和邻近的痘疹互相融合,形成干燥、粗糙呈棕褐色的大的疣状结节,突出皮肤表面。痴皮可以存留3-4周之久,以后逐渐脱落,留下一个平滑的灰白色疤痕。轻的病鸡也可能没有可见疤痕。皮肤型鸡痘一般比较轻微,没有全身性的症状。但在严重病鸡中,尤以幼雏表现出精神萎靡、食欲消失、体重减轻等症状,甚至引起死亡。产蛋鸡则产蛋量显著减少或完全停产。

      (2)黏膜型(白喉型) 此型鸡痘的病变主要在口腔、咽喉和眼等黏膜表面,气管粘膜出现痘斑。初为鼻炎症状,2~3天后先在黏膜上生成一种黄白色的小结节,稍突出于粘膜表面,以后小结节逐渐增大并互相融合在一起,形成一层黄白色干酷样的假膜,覆盖在黏膜上面。这层假膜由坏死的黏膜组织和炎性渗出物质凝固而形成,很像人的“白喉”,故称白喉型鸡痘或鸡白喉。如果用镊子撕去假膜,则露出红色的溃疡面。随着病的发展,假膜逐渐扩大和增厚,阻塞口腔和咽喉部位,使病鸡尤以幼雏鸡呼吸团难。

      (3)败血型 在发病鸡群中,个别鸡无**的痘疹,只是表现为下痢、消瘦、精神沉郁,逐渐衰竭而死,病鸡有时也表现为急性死亡。败血型鸡痘,其剖检变化表现为内脏器官萎缩,肠黏膜脱落,若继发引起网状内皮组织增生病病毒感染,则可见腺胃肿大,肌胃角质膜糜烂、增厚。

  • 病理变化

      皮肤型鸡痘的特征性病变是局灶性表皮和其下层的毛囊上皮增生,形成结节。结节起初表现湿润,后变为干燥,外观呈圈形或不规则形,皮肤变得粗糙,呈灰色或赔棕色。结节干燥前切开,切面出血、湿润,结节结痈后易脱落,出现瘢痕。

      黏膜型鸡痘病变出现在口腔、鼻、咽、喉、眼或气管黏膜上,黏膜表面稍徽隆起白色结节,以后迅速增大,并常融合而成黄色、奶酪样坏死的伪白喉或白喉样膜,将共剥去可见出血糜烂,炎症蔓延可引起眶下窦肿胀和食管发炎。

  • 诊断

      皮肤型和混合型根据皮肤表面典型痘疹**确诊。单纯的黏膜型或眼肿大者,诊断较为困难,可采用病料接种易感鸡和鸡胚的方法进行诊断,确诊则有赖于实验室检查。

      (1)接种易感鸡 取病鸡痘痢或口腔黏膜假膜制成1:5或1:10悬液,涂在易感鸡皮肤毛囊上,一周左右**在羽毛根部出现典型的痘疹症状。

      (2)接种鸡胚 病料接种于9-12日龄鸡胚绒尿膜,接种后4天,可见绒尿膜**增厚、肿胀,并有增殖型痘斑,经组织学检查,可在病斑部看到包涵体及包涵体内的原生质小体。

      (3)血清学试验 可用琼脂扩散试验、荧光抗体检查等方法进行诊断。

      (4)鉴别诊断 皮肤鸡痘易与生物素缺乏相混淆,生物素缺乏时,因皮肤出血而形成痂, 其结痂小,而鸡痘结痂较大。粘膜型鸡痘易与传染性鼻炎相混淆,传染性鼻炎时 上下眼睑肿胀**,用碘胺类药物治疗**,粘膜型鸡痘时上下眼睑多粘合在一 起,眼肿胀**,用磺胺类药物治疗**。

  • 预防措施

      鸡痘的预防,除了加强鸡群的卫生、管理等一般性预防措施之外,可靠的办法是使用鸡痘鹌鹑化弱毒疫苗接种。多采用翼翅刺种法。**次免疫在10-20天,第二次免疫在90-110 天,刺种后7一10天观察刺种部位有无痘痴出现,以确定免疫效果。生产中可以使用连续注射器翼部内侧无血管处皮下注射0.1毫升疫苗,方法简单确切。有的肌内注射,试验表明保护率只有60%左右。

  • 治疗方法

      ①对症疗法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主要采用对症疗法,以减轻病鸡的症状和防止并发症.皮肤上的痘痴,一般不作治疗,必要时可用清洁镊子小心剥离,伤口涂碘酒、红汞或紫药水。对白喉型鸡痘,应用摄子剥掉口腔黏膜的假膜,用1%高锰酸钾洗后,再用碘甘油或氯霉素、鱼肝油涂擦。病鸡眼部如果发生肿胀,眼球尚未发生损坏,可将眼部蓄积的干酷样物排出,然后用2%硼酸溶液或1%高锰酸钾冲洗干净,再滴人5%蛋白银溶液。剥下的假膜、痘痂或干酪样物都应烧掉,严禁乱丢,以防散毒。

      ②紧急接种发生鸡痘后也可视鸡日龄的大小,紧急接种新城疫I系或新城疫IV系疫苗,以干扰鸡痘病毒的复制,达到控制鸡痘的目的。

      ③防止继发感染 发生鸡痘后,由于痘斑的形成造成皮肤外伤,这时易继发引起葡萄球菌感染,而出现大批死亡。所以,大群鸡应使用广谱抗生素如0.005%环丙沙星或培福沙星、恩诺沙星或o. 1%氯霉素拌料或饮水,连用5~7天。

  • 易感动物

      任何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鸡、火鸡易感性都很高,以雏鸡和青年鸡最常发病,雏鸡可引起大批死亡,鸭、鹅及许多鸟类均可感染发病。在鸡不分年龄、性别和品种均可感染,但以雏鸡最常发病,常引起大批死亡。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和蚊子活跃的季节多发。拥挤、通风不良、阴暗潮湿、维生素缺乏和饲养管理恶劣,可使病情加重。鸡和火鸡发病率不定,死亡率较低,但发病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

关键词:

660 2014/9/9
相关产品

免责声明

1、本文来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请读者仅作参考!

2、本网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版权若有侵犯,请在发表之日起30天内联系本网(致电我们或发邮件:[email protected]),我们将在**时间内删除。

3、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相关文章
专题回顾
  • Copyright @ 2018-2023 ppxmw.com All right reserved. 全球品牌畜牧网 版权所有
  • 豫ICP备13024023号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2821号
  • 免责声明 商务合作及投稿请联系 QQ:80068959
  • 官方微信

  • 移动站